粉塵的來源和危害
信息來源: http://www.vegehouses.com 時間:2018-04-19 13:00:23
粉塵的來源和危害
在粉塵的來源中,自然過程產生的粉塵一般靠大氣的自凈作用,而人類活動產生的粉塵 要靠除塵措施來完成。本節主要介紹在人類各種生產活動中產生的粉塵和危害。
一、粉塵定義
國家標準中有關粉塵顆粒等的定義如下。摘自《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術語標準》 (GB 50155)、《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》(GBZ2)和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 (GB 3095)。
(1) 粉塵(dust)由自然力或機械力產生的,能夠懸浮于空氣中的固態微小顆粒。國 際上將粒徑小于75fmi的固體懸浮物定義為粉塵。在通風除塵技術中,一般將1?200)inn乃 至更大粒徑的固體懸浮物均視為粉塵。
(2) 氣溶膠(aerosol)懸浮于氣體介質中的粒徑范圍一般為0. 001?lOOOfxm的固體、 液體微小粒子形成的膠溶狀態分散體系。
(3) 總粉塵(toUldust)簡稱“總塵”,指用直徑為40mn濾膜,按標準粉塵測定方法 采樣所得到的粉塵。
(4) 呼吸性粉塵(respirable dust)簡稱“呼塵”。指按呼吸性粉塵標準測定方法所采 集的可進人肺泡的粉塵粒子,其空氣動力學直徑均在7. 07fxm以下,空氣動力學直徑5fmi
粉塵粒子采樣效率為50%。
(5) 總懸浮顆粒物(TSP) 能懸浮在空氣中,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<100Hm的顆
(1) 顆粒物(粒徑小于等于particulate matter, PMi。)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 學當量直徑<10f/m的顆粒物,也稱可吸人顆粒物。
(2) 顆粒物(粒徑小于等于2. 5fim; particulate matter, PM2.5)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 力學當量直徑<2. 5pm的顆粒物,也稱細顆粒物。
(3) 大氣塵(airborne particles; particulates; atmospheric dust)懸浮于大氣中的固體 或液體顆粒狀物質,也稱懸浮顆粒物。
(4) 煙(塵)(smoke)高溫分解或燃燒時所產生的,其粒徑范圍一般為0. 01?ljrni 的可見氣溶膠。
(5) 纖維性粉塵(fibrous dust)天然或人工合成纖維的微細絲狀粉塵。
(6) 親水性粉塵(hydrophilic dust; lyophilic dust) 易于被水潤濕的粉塵,如石英、 黃鐵礦、方鉛礦粉塵等。
(7) 疏水性粉塵(hydrophobic dust; lyophobic _dust) 難以被水潤濕的粉塵,如石蠟
粉、炭黑、煤粉等。
(8) 煙(霧)(fume)由燃燒或熔融物質揮發的蒸氣冷凝后形成的,其粒徑范圍一般 為0. 001~l)Mm的固體懸浮粒子。
(9) 煙氣(fumes)在化學工藝過程中生成的通常帶有異味的氣態物質。
(10) 液滴(droplet)在靜止條件下能沉降,在湍流條件下能懸浮于氣體中的微小液 體粒子。
(11) 霧(mist)懸浮于氣體中的微小液滴,如水霧、漆霧、硫酸霧等。
(12) 粒子(particle; particulate)特指分散的固體或液體的微小粒狀物質,也稱微粒。
(13) 霾(haze)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、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,也稱灰霾。
相關的除塵器產品推薦: